办实事 解难题 绘就幸福“实景图” 新乐市推动驻村工作队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我们主动对接企业,从政策解读到手续办理全程跟进,推动投资1000余万元、主营室内实木复合门的河北佑诚装饰有限公司落户白店村。如今,这家企业年创利税超10万元,帮助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双赢’目标。”驻村第一书记赵
“2024年,我们主动对接企业,从政策解读到手续办理全程跟进,推动投资1000余万元、主营室内实木复合门的河北佑诚装饰有限公司落户白店村。如今,这家企业年创利税超10万元,帮助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双赢’目标。”驻村第一书记赵
平坦宽敞的道路、高低错落的梯田、美丽整洁的房屋……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验船师隆利来到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官楠村,所见都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模样。
初到约坑村,满怀乡土热情的我还是遇到了“水土不服”,语言沟通的障碍,工作业务的陌生,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一切让我感到迷茫。但老党员们对村里事务的关心,留守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果农谈起杨桃丰收时的朴素期待……这一切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我扎根基层的决心。转眼间,驻
自驻村工作启动以来,辽宁省地震局驻村工作队始终锚定“党建引领、问题导向、民生为本”核心方向,以“数字赋能、服务为民”为工作抓手,深耕乡村基础数据建设,精心擘画乡村振兴发展蓝图,用实打实的帮扶成效赢得了白相屯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每每读到这句话,我的内心都会泛起一阵波澜:哪怕力量微小也应当做一些实事。今年7月,我有幸借着选调生基层锻炼的机会,怀揣为民服务的初心,走进勐腊县瑶区乡,当目光落在山间错落的村寨、田埂里沉甸甸的玉米还有山坡上连片的
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时期全称“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其派驻目的是助力脱贫攻坚。2021年之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移,但是驻村工作队的称谓一直没变。
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的队伍。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时指出:“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
入户走访是了解群众需求、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关键环节。驻村工作队应制定详细的走访计划,确保覆盖村内每一户。走访时,摒弃形式主义,以真诚的态度与群众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要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如农作物种植技术缺乏、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还要留意他们的精神
群山叠翠间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泛着粼粼蓝光,新刷白的农房外墙上颜料与汗水共同晕染出一幅幅丰收长卷,果园里的无人机作业声与林间鸟鸣声正混成新的乡村白噪音……时下,随意打卡鲁中腹地偏远乡村,这样景美人和的乡村新图景早已司空见惯。
沈阳市检察院派驻康平县的驻村工作队员谢明和丛培泽在走访中发现,最近不少村民因轻信“电诈话术”而蒙受财产损失。更让人着急的是,部分村民或因贪图小利,或因碍于情面,随意出租、出借个人银行卡、电话卡或微信号,在不知不觉中为诈骗犯罪提供了帮助。
下莒村,这个地处城厢区西北部的革命老区村,虽坐拥2200亩枇杷果园、90%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底色,以及古寨门、清代官邸驿站等文化遗珠,却曾因集体经济薄弱、劳动力外流等问题,发展脚步缓慢。区招商服务中心的詹渊,如今是下莒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他和村“两委”干部的携手
●经历的“硬通货”。当前干部选拔中,基层经验成为重要门槛,驻村可成为提拔重用的“硬通货”。例如,某省2001年起选派3000名干部到贫困村任职,三年后超60%获得职务晋升。此外,职称评审中,教育、医疗系统驻村人员可获优先评聘高级职称的倾斜政策,形成“经历换资历
时节已入初秋,暑气渐消,北山晕村依然绿意葱茏,生机勃发。举目四望,田野渐染金翠,丰收的希望静静生长在每一寸土地上;村道平整延伸,处处跃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气息。驻村帮扶以来,北山晕驻村工作队员用脚步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犄角、访遍了每一户农家庭院,在田间地头倾听
“从‘课堂学理论’到‘现场学实践’,从‘政策解读’到‘经验分享’,这6天的培训像一场‘及时雨’,既解了我们驻村工作的‘困惑题’,更给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结业仪式上,株洲经开区驻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康乐村第一书记胡卫征握着笔记本,激动地分享学习感悟。9月1
四时更迭,光阴如箭。2024年6月底,我来到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牌坊乡许井社区,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在田间地头找寻发展密钥,在农家院落倾听百姓声音,用实际行动书写强村富民答卷。
在川滇交界的崇山峻岭间,石可莫村如同一粒沉睡的红宝石,静卧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褶皱中。2023年9月6日,我来到了石可莫村,回想起来已经有七百多个日夜的驻村时光了,它像一本被风沙磨旧的书册,记录着乡村振兴的跌宕起伏与悄然蜕变。当山间的玫瑰茄再次绽放时,我才惊觉,
不止王大爷,很多村民都有类似的担心:觉得“脱贫了就不用驻村了”,甚至有些地方还传出“驻村工作队年底就撤”的谣言。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驻村工作队不仅不会走,国家还从政策层面明确“要长期驻、扎实帮”,只是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今天就结合3个国
最近村里大伙儿都在聊驻村工作队,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工作队会不会干一阵子就走啦?今天咱就好好唠唠,为啥说驻村工作队会一直扎根村里,用3个政策、2个实例,把这事给大伙说明白。
最近不少人都在聊驻村工作队的事儿,有朋友问我:“现在村里路修好了、产业也起来了,驻村工作队咋还不撤呢?”其实这背后还真有门道,今天咱们就结合3个政策和2个实实在在的案例,好好唠唠这事儿的真相。
当“老年人”遇见“土特产”,当“银龄力量”携手“第一书记”,当“助农大集”走进“老年人大学”,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激发怎样的共富力量……9月10日上午,济南“驻村第一书记助农大集&乡村振兴共富超市”走进老年人大学活动火热开办。80多位驻村第一书记携百余款田间